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区域的古代文化尤其是史前时期的文化见诸于历史文献记载乃至故事传说的却不是很多。因此,这一区域的史前文化的面貌和发展脉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考古资料。本文拟根据迄今的考古发现,对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略述管见。
01. 东方人类的摇篮——东亚地区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大约在距今400万年前,人类已经出现于东非。在我国,目前最早的人类活动的遗迹,大约在距今200万年前。在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巫山人”和长江下游的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发现的与古人类有关的遗存。说明在200万年前,长江流域已经有人类活动。
02. 栽培稻的起源地——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浦江上山遗址



稻作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了具有栽培特点的稻米。碳十四年代测定的最新数据是距今16000万年。虽然对于这一数据,学术界存在不同的意见,但这批遗存的年代在距今一万年前,则无异议。玉蟾岩遗址出土稻米并非孤例,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也发现过距今约一万年的稻子硅酸体,可以与玉蟾岩出土的稻米粒相互印证。


近年,在长江下游的浙江省浦江上山遗址,出土了炭化的稻米。经过碳十四测年,该遗存的年代为距今一万年。而在曾经认为可能是稻作起源地的云南和印度,都没有发现如此早的稻作遗存。印度发现的稻作不早于距今7000年,云南不早于距今5000年。根据迄今的考古发现,稻作极有可能是发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发明之后,经历了逐渐的发展。在湖南澧县彭头山和八十垱遗址,发现了距今八九千年村落,稻作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加。八十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8000多年的带有围沟的聚落。在位于淮河流域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村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炭化稻,表明在8000多年前,稻作已经北上到淮河流域。
03. 最早的白陶器和凤鸟、兽面和八角形等纹饰——湖南洪江高庙遗址

2005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庙遗址发现了距今7800年的大型祭祀遗迹,出土了有凤鸟、兽面、八角形图案,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白陶器。凤鸟和兽面在全国目前所见都是最早的,在后来相当于尧舜禹时期的石家河文化以及夏商周时期的玉器上都可以看到高庙文化这些纹饰的风格的延续。

白陶是用高岭土制作的陶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周时期,它是与等级身份密切相关的礼器。高庙遗址出土的白陶表明,在距今7800年前,先民们已经掌握了白陶的制作技术。
04. 最早的城墙围绕的古城——湖南澧县城头山城址

城市被认为是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大都建有城墙。城墙的建筑技术的发明,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湖南常德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城址,平面呈圆形,城墙外有环濠壕沟外坡有用竖立的木桩、芦苇、横木等构成的护坡。该城址是我国境内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城址。
05. 最早出现的社会分化的证据——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和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社会分化是文明起源的前提,为后来王权和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社会分化的证据,是发现于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发现的距今约5800年前的崧泽文化的墓地。这个墓地中的一个区域,集中发现了数座随葬品丰富的墓葬。随葬品的种类除了日常生活用的陶器之外,还有玉石质的装饰品和当时作为武器的玉石钺。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和贵贱的分化,已经出现了掌握社会财富和军事指挥权的权贵阶层。大约同时期的黄河流域的墓葬中,却没有出现随葬品十分悬殊的情况。也许说明长江流域的以社会分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化进程比其他地区发生得早。换言之,长江流域的文明化进程可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06. 最早的大型水利设施——浙江余杭彭公水坝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了距今4800左右的大型防洪堤坝。长数千米,顶宽十余米,底宽50—80米,高10—20米。修建的年代在距今4800年。该水坝以北是起伏的丘陵,水坝以南地势平坦,发现了大约同时修建的良渚文化的巨型城址。该水坝显然是为了防止山洪冲毁城址而修建的。这个水坝不仅是夏代之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水利设施,也是迄今所见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反映了当时的王权能够动员和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从事如此大规模的公共设施的兴建。
07. 修建于平原地区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的建造——浙江余杭良渚都城和湖北天门石家河城址

在前述良渚水坝以南,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址。南北长1900米,东西宽1500米。城墙建造于沼泽地之上。墙基宽40—60米。为了防止地下水对城墙的侵蚀,在建造城墙之前,先从周边地区运来大量石块作为墙基,再在上面用从周围运来的黏土堆筑城墙。如此规模的巨型城址的营建,与其北侧的巨型水坝的修建一道,彰显了当时王权的强化和动员组织人力物力的能力,也成为该区域进入早期文明的重要物证。

目前确认的石家河城址的面积是120万平方米。不仅是迄今为止长江中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昭示着该地区也已进入早期文明的阶段,而且大量小型泥质人像和动物图像的出土表现出浓郁的自身特色。
08. 瓷器的起源地——浙江湖州

瓷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明,是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在极有可能是夏代后期都城的黄河中游地区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原始瓷器”。根据最新的研究,“原始瓷器”在胎土、烧造温度、陶胎密度等方面,已经符合瓷器的标准,应当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瓷器。在黄河流域,没有发现早于商代的原始瓷制作的痕迹,而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北部湖州一带,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到夏商时期的印文硬陶和“原始瓷器”。因此,长江下游应当是瓷器的故乡。
09. 发达的史前玉器——凌家滩、良渚和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器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玉器的发达。最开始时是被作为装饰品,后来随着社会的分化和权贵阶层的出现,玉器成为财富和等级身份的象征物,并与宗教信仰相联系。这一特点在长江流域表现得十分显著。在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了距今5300年左右玉龙、玉鸟、玉人等制作精致的玉器,还有重达80多千克的玉猪。


到了距今4800年的良渚文化中期,在反山、瑶山等显贵墓葬中,出现了玉琮、玉璧、玉钺等的玉器,这些玉器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极有可能与权力有关。


在长江中游地区,石家河文化中已经出现了制作精美的玉器,到了“后石家河文化”时期,出现了一批以各种形象的玉人和玉鸟为主要特征的玉器,其制作的精致程度达到了史前时期玉器的高峰。



进入历史时期之后,长江流域的先民们继续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区域文明,夏商时期的三星堆古蜀国都邑、新干大洋洲方国首领墓葬、特别是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内容最丰富、艺术水准最高超的楚文化、颇具特点的巴蜀文化和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朵朵奇葩,争奇斗艳,喷吐芬芳。

另一方面,正是在夏商周时期,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和区域文明文化逐渐融入到以黄河中游地区的华夏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体系之中。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就是在各个区域型文明间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结果。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区域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章来源《长江文明馆巡礼》